這幾天和朋友相約看電影,電影進行到一半,就聽到許多人的啜泣聲、頻抽衛生紙的蘇蘇聲,隨著劇情演進,我也忍不住流下眼淚。此時友人轉過頭來,冷冷地問了一句「這有什麼好哭的?」,這句話實在問得我晴天霹靂,因為說真的,我也說不出真正的原因。那不哭的人性格又是偏向怎麼樣的呢?讓專家解析給大家。
超多好康推薦流行新鮮事,都在「17LB」懶人包~
看電影哭vs不哭
看電影哭的人
如果簡潔有力的說,許多人都給出「看電影哭的人」有這些特質:
看電影容易哭的人,都很會為別人著想
看電影容易哭的人,不只心思仔細還容易心軟
看電影容易哭的人,是不懂迂迴的真性情
看電影容易哭的人,知足也很容易滿足
在電影院內總要偷偷的掉淚嗎?怕被看到這個玻璃心的舉動,或是看到感人的電視劇、書,邊看邊哭,「感性大於理性」這些人的代名詞。研究指出,愛哭鬼其實比一般人來的堅強,更有領導的能力,在群體之中是領導界的佼佼者呢!這種人「內心堅強、情緒管理超好」!!
我們的情緒行為也受到體內的催產素影響,因此只要我們目睹了一個動容或者感動的畫面時,內在感受會自動與自身的經歷和想像做結合,以致我們對於類似的情節更具同情心、同理心,所以忍不住流下眼淚是人之常情。
其實容易受到電影感動而選擇勇敢哭出來的人,相較其他試圖隱藏自己情緒的人,他們的內在擁有更堅強的素質,因為他們敢於表現自我真實的感受,也並不在乎旁人異樣的眼光。
會受電影劇情而哭泣的人,通常在生活中會保有特定的觀點或信念,而且對他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他們藉由電影來宣洩情緒之後,未來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時,會使他們更能夠管理好情緒的穩定性。
哭泣會讓我們與他人產生情感連結(共情心理),進而體會和感受更多正面與負面所帶來的影響,讓我們更能夠適應這個社會。
性別刻板印象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
對於男性而言,總會被受制於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這句話,認為在別人面前流淚會看起來很懦弱,而這樣的刻板印象根本不近人情。而且,大家小時候哭泣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性別的區分,即使長大後也不應該有所差別,而情緒宣洩與特定性別一點關係也沒有。
雖說哭泣落淚的行為在亞洲社會下較顯尷尬,但其實這是對心理健康有很大幫助的,如果真的不好意思在電影院哭泣的話,不妨給自己獨處空間看一些會讓你感動哭泣的電影,適當的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吧!
看電影不會哭的人
不會流淚的人就有各種原因,可能沒有共情能力,可能沒有沉浸到電影的氛圍裡,也有可能他(她)被劇情感動了,但不會表現出來
根據加州大學教授Paul Zak的研究指出,對於看電影不會流淚的人,也不是「冷血」,他們只是相對內斂許多,不擅將情緒表達於外在,對這樣的人,情緒反而是一種「保護色」,所以,無論是理性或感性,都有值得學習的部分喔!
通常這類人都比較內斂,強調在情緒上即使共感也不表露在外!有的時候只是一種壓抑,這類的朋友要多多關注自我內心的狀態,若真的有許多壓力隱藏在心裡,記得一定要適時的抒發出來,找個宣洩的出口,才不會影響身心健康哦!
也有人認為許多理智派更勝一愁的朋友,不是沒有共感觸發體內的催產素,而是自我經歷在內心已經體驗過,過了這種傷情的境界,就像是人家說的「最難過、最傷心的事,當下的自我是無法用眼淚來詮釋,因為你已經痛到無我境地」。
也可以看看大家在批踢踢上討論「哭與不哭」每個人的觀感,自然也不需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沒血沒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