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ID-19肆虐台灣,11種 新冠症狀 、潛伏期「判斷中標全攻略」
到底是感冒?還是冠狀病毒?
怎麼知道周遭的親朋好友,身體不適發生的症狀就是 Covid-19?
這邊教你幾招一次看懂,如何辨別自己或他人中標狀態!
新冠肺炎COVID-19在台灣本土案例突然暴增,
原先控制得良好的疫情逐漸失守,還有多起不明感染源個案,全台人心惶惶!
民眾若能對新冠肺炎有更充分的了解,就能有更好的警覺性,
再加上新冠肺炎症狀多變,如何與流感及一般感冒做出分別非常重要。
11種 新冠症狀 到底有哪些?
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(CDC)的資料所示:
1. 發燒/發冷
2. 咳嗽
3.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
4. 疲勞及全身無力
5. 頭痛
6. 嗅覺或是味覺喪失
7. 喉嚨痛
8. 流鼻涕及鼻塞
9. 噁心或嘔吐
10. 腹瀉以及腹痛
11. 肌肉痠痛
美國醫師提到,新冠肺炎最常見的初期症狀是發燒,
但實際上仍有許多變數,有些輕症患者甚至只有味覺及嗅覺喪失,
但也有患者只是單純頭暈頭痛未伴隨任何呼吸道症狀,
意即新冠肺炎並沒有特異性症狀可供辨別。
再加上變種病毒陸續出現,症狀也變得更加複雜,
此外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一定傳染力,
形成更多防疫破口,讓防疫的難度大增。
新冠肺炎可能出現「皮膚症狀」
皮疹也可能是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之一,
根據統計發現有約20%的確診患者出現皮膚相關症狀,
主要的症狀表現方式為蕁麻疹、水痘型皮疹 及 凍瘡。
蕁麻疹:
患者全身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、大小不一且劇烈搔癢塊狀浮腫,
每個區域的腫塊僅出現數小時就消失,
過段時間後會再其他區域出現,
反反覆覆,以眼睛或嘴唇周邊特別嚴重。
水痘型皮疹:
患者的皮膚各處出現小而癢的紅色斑丘疹,症狀持續時間較長。
凍瘡:
患者手指或腳趾出現紅色或紫色腫塊,可能伴隨疼痛,
類凍瘡的皮膚症狀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較常見,
尤其是年輕的患者發生機率更高。
「重症」新冠肺炎患者會有哪些症狀?
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重症症狀,
但本身有慢性病如心臟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炎或是
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注意。
重症患者大部分在「染疫1週後」開始出現呼吸困難、
喘不過氣等嚴重呼吸相關症狀,如果無法妥善控制可能會轉為危重症,
進而引發呼吸衰竭,並逐步惡化成多重器官衰竭及休克,
死亡的風險便會大大增加。
潛伏期、可傳染期怎麼區分?
世界衛生組織公告,新冠肺炎的潛伏期約為1~14天(多數為5~6天),
目前研究指出確診患者在發病前2天就可能具有傳染力,
傳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染以及近距離的接觸感染,
但也不排除糞口傳染的可能性。
如何區分 新冠肺炎、感冒、流感?
新冠肺炎的症狀與感冒以及流感相似,
但仍然可從少數幾點辨別差異。
症狀 | 新冠肺炎 | 流感 | 一般感冒 |
---|---|---|---|
發燒 | 常見 | 常見 | 無發燒或 輕微發燒 |
咳嗽 | 常見 | 常見 乾咳 |
常見 |
呼吸急促/ 呼吸困難 |
常見 | 重症 | 無 |
疲勞/ 全身無力 |
常見 | 常見 | 常見 |
頭痛 | 常見 | 常見 | 常見 |
嗅覺、 味覺喪失 |
常見 | 無 | 無 |
喉嚨痛 | 常見 | 常見 | 常見 |
流鼻涕、 鼻塞 |
常見 | 常見 | 常見 |
噁心、嘔吐 | 常見 | 常見 | 罕見 |
腹瀉、腹痛 | 常見 | 常見 | 罕見 |
肌肉痠痛 | 常見 | 常見 | 無 |
3種疾病的潛伏期及病程也大有不同,
流感的潛伏期最短,約為1~2天,
發燒的症狀約持續2~3天,從發病到痊癒約需1~3週,
流感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肺炎、腦炎、心肌炎、中耳炎以及鼻竇炎等。
一般感冒的潛伏期約1~3天,病程約4~10天就能痊癒,
大部分都只有輕微症狀,很少出現併發症,
但抵抗力差的嬰幼兒還是可能出現肺炎和急性中耳炎等併發症,
而成年人較常出現的病發症則以鼻竇炎為主。
該怎麼預防新冠肺炎?
a. 符合公費對象者,施打疫苗
b. 正確配戴口罩,使用後記得替換
c. 戴口罩時口鼻遮好
d. 口罩用完不亂丟
e. 維持手部清潔
f. 盡量避免用手接觸眼口鼻
g. 打噴嚏要摀住口鼻
h. 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
i. 落實實聯制
台灣社交距離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