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雖然兒童疫苗已開打一段時間,但許多家長對兒童疫苗存在太多疑問,面對龐大複雜的兒童疫苗資訊,在有限時間內很難找到解答,因此17LB整理提供各方資訊,製成兒童疫苗懶人包提供各位家長參考。
衛福部食藥署111年6月17日宣布,核准幼兒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個月~5歲幼兒,莫德納幼兒疫苗將於 7 月 21 日配送到各縣市,開始施打時間待指揮中心公告。
幼兒接種建議
呼籲家長盡早安排家中 6 個月到 5 歲幼兒優先接種莫德納疫苗,並請各地方政府盡量安排在指定醫療院所預約接種。 至於幼兒劑型的BNT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(EUA)已送食藥署補件,目前到貨時程和開打日仍未定,請民眾依照現有疫苗進行預約接種。
感染COVID-19後短期內再次感染的風險可能會降低,確診者建議自發病日或確診日(無症狀感染者)起至少間隔3個月後,再接種COVID-19疫苗。
施打2劑基礎劑,且2劑施打須間隔4~8週。
- 莫德納:0.25ml(6個月~5歲兒童)
接種部位:原則建議未滿2歲之嬰幼童接種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,2歲以上幼童接種非慣用手之上臂三角肌。
不宜/建議接種的兒童族群
「不宜」接種
-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
- 先前接種本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
-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,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
有以下疾病史的人,建議可於接種前諮詢心臟科醫師或感染科醫師,了解接種的最佳時間及是否建議採取任何其他預防措施:
- 包含發炎性心臟疾病
- 急性風濕熱
- 12 至 29 歲擴張型心肌病變患者
- 複雜或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
- 急性失代償性心臟衰竭
- 心臟移植患者
「建議」接種
- 肥胖
- 唐氏症
- 免疫抑制劑治療
- 免疫低下
- 惡性腫瘤
- 糖尿病
- 呼吸系統疾病
- 心血管疾病
- 先天性心臟病
- 慢性肝炎
- 肝病變
- 神經系統疾病或失能
以上兒童具有較高的重症風險,建議接種疫苗。
確認後能打兒童疫苗嗎?
確診後可以打兒童疫苗,兒童確診後仍須接種新冠疫苗。根據疾管署兒童COVID-19疫苗接種QA,雖然確診後人體會產生有助於預防感染的抗體,稱為自然免疫,但自然免疫可持續時間尚不清楚。因此孩童痊癒之後,還是要依時程接種兒童新冠疫苗。
至於確診後要隔多久才能再施打疫苗呢?因為確診後短期內再次感染的風險可能會降低,所以一般是建議確診兒童自發病日或確診日(無症狀感染者)起至少間隔3個月後,再接種兒童疫苗。但是黃瑽寧醫師認為,對於兒童這個族群,他是傾向讓父母和醫師共同決定,針對不同免疫狀況做不同的選擇。
BNT兒童疫苗
施打年齡
BNT兒童疫苗施打年齡為5歲至11歲的兒童,接種基礎劑為橘色瓶蓋包裝,每劑為0.2 ml(10微克)。
保護力
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資料顯示(針對非Omicron變異株),5至11歲兒童接種完成2劑,接種7天後預防有症狀感染之有效性約90.7%。詳細安全性與保護力可參考BNT疫苗5-17歲接種須知及評估暨意願書。
副作用
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、紅腫,通常於數天內消失,其他可能的反應包含疲倦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體溫升高、畏寒、關節痛及噁心。
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,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。依據疫苗臨床試驗顯示接種第二劑之副作用發生比率高於第一劑。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,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。
邱政洵醫師認為副作用通常是輕微的,接種部位的疼痛、腫脹和發紅是最常見的副作用。而家長最擔心的心肌炎、心包膜炎部分,在接種BNT兒童疫苗後,僅有少數疑似案件,症狀輕微,且較青少年族群少。整體而言,5-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是安全有效的。
莫德納兒童疫苗
施打年齡
莫德納兒童疫苗施打年齡為滿6歲至11歲兒童,接種基礎劑,每劑為0.25 ml(50微克)。
保護力
莫德納疫苗的臨床試驗研究結果資料顯示(針對非Omicron變異株),兒童接種第一劑14天後,對於預防感染的保護力是88%;第二劑後的保護力則因病例數太少、追蹤時間太短,尚無法分析。
副作用
副作用和BNT疫苗類似。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、紅腫,通常於數天內消失,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、體溫升高、畏寒、關節痛及噁心,這些症狀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,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。
依據疫苗臨床試驗顯示接種第二劑之副作用發生比率高於第一劑。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,唯6-11歲兒童發燒的比例較成年組略高外,其他發生不良反應的比例相近。
6-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,初步數據顯示,莫德納疫苗會引發很高的抗體反應,大多數副作用是輕度至中度和短暫的。
兒童BNT/莫德納副作用、保護力比較 | ||
---|---|---|
疫苗種類 | BNT 兒童 | 莫德納 兒童 |
施打年齡 | 5-11歲兒童 | 6-11歲兒童 |
常見副作用 | 接種部位的疼痛、腫脹和發紅 頭痛 疲倦 |
接種部位的疼痛、腫脹和發紅 頭痛 疲倦 發燒 |
嚴重副作用 | 心肌炎、心包膜炎 | 心肌炎、心包膜炎 |
抵抗保護力 | 完成2劑有效性約90.7% | 完成一劑保護力約88% |
兒童疫苗用法用量
兒童基礎劑
施打2劑基礎劑,且2劑施打須間隔4~8週。
- 莫德納:0.25ml(滿6歲~11歲兒童)
- BNT兒童劑型:0.2ml(滿5歲~11歲兒童)
兒童基礎加強劑及追加劑(第三劑)
- 對於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,建議接種基礎加強劑。(與第二劑間隔28天)
- 對於完整接種基礎劑對象,建議於滿5個月(150天)後,接種追加劑(第三劑)。
建議兒童族群以同廠牌疫苗完成2劑接種。特殊情形,如第1劑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友應、指揮中心評估疫苗供應情形等下,可以不同廠牌疫苗完成2劑接種。
如果學童COVID-19疫苗第一劑於11歲接種(即將滿12歲),接種第二劑時恰巧滿12歲須依仿單建議劑量接種(一般劑型),如莫德納疫苗需接種0.5ml,BNT疫苗需以成人劑型接種0.3ml,可於間隔4~8週接種第二劑。
青少年疫苗
建議青少年族群(12歲~17歲)完成基礎劑接種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,於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,接種追加劑(第三劑)。
何處接種兒童COVID-19疫苗?
5歲~12歲兒童疫苗接種
- 可選擇「校園集中接種」或至「合約醫療院所接種」。
- 在學學童之COVID-19疫苗接種作業,已由學校協助陸續調查校園集中接種意願。
- 指揮中心於六都設置的7大接種站,已經在6月5日結束施打,若想施打兒童疫苗,必須回歸學校、醫院、診所等3管道接種。
6個月~5歲幼兒疫苗接種站
指揮中心將與各地方政府共同推動幼兒疫苗接種作業
- 請各地方政府安排/指定合約醫療院所
- 規劃設立接種站
* 考量上班家長時間,彈性於夜間或假日開設
* 著重舒適性應空曠防曬、防雨 - 視所轄量能安排幼兒園或托要中心接和提升可近性
兒童疫苗副作用
兒童在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副作用,但這些副作用通常會在48小時內消退。
- 莫德納疫苗最常見的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疼痛、疲勞和頭痛,發燒在兒童中比年輕人更常見,不良事件發生率則與18至25歲族群相似。
- BNT疫苗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注射部位疼痛、疲勞、頭痛、肌肉疼痛、寒顫和發燒,注射部位發紅和腫脹在兒童比年輕人更常見。
針對≥12歲個案臨床試驗中,接種後最常見不良事件如下 :
- 注射部位疼痛:80%~90%
- 頭痛:30%~50%
- 疲勞:30%~60%
- 嚴重副作用(如嚴重過敏反應或心肌炎/心包膜炎):非常罕見
在6個月至5歲兒童臨床試驗中,不良反應大多屬於輕微暫時性,接種第二劑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通常高於第一劑,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躁動/哭鬧、注射部位疼痛、嗜睡、食慾不振、發燒、注射部位腫脹、注射部位紅斑、疲倦、頭痛、肌痛等,如發燒超過48小時、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、氣喘、眩暈、心跳加速、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,應盡速就醫釐清病因。
V-Watch 疫苗接種健康回報
自5月3日起亦將小於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納入追蹤監測對象,經由父母手機在疾管家介面申請加入,代為填寫接種後健康回報,以加強兒童及青少年COVID-19疫苗接種後安全性監測。
指揮中心指出,為加強對兒童及青少年接種後疫苗不良反應事件的監測,針對該族群接種各廠牌、各劑別COVID-19疫苗並加入V-Watch的前6萬名註冊者,將會進行主動追蹤,如遇有民眾回復接種後出現嚴重身體不適或就醫等情況,將以LINE推播提醒民眾及時因應處置,掌握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個案的實際症狀及通報後的適切因應。
- 小於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加入V-Watch,須由父母或監護人於接種現場掃描QR code代未成年子女註冊並填寫健康回報。
- 遲於接種後三日內完成掃描及註冊。
- 尚未接種者請勿加入,以免資料無法比對。
如何預約?
民眾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,點選COVID-19疫苗接種資訊,依縣市或地圖查詢提供施打疫苗的醫療院所,或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合約醫院、各縣市疫苗預約平台預約接種。
臺北市COVID-19疫苗接種預約系統
新北市COVID-19疫苗接種院所查詢
桃園市COVID-19疫苗接種院所查詢
台中市COVID-19疫苗接種院所查詢
台南市COVID-19疫苗接種預約系統
高雄市COVID-19疫苗接種預約系統
疫情注意事項相關連結
確診證明 covid-19 線上申請證明下載、PCR篩檢資料查詢、健保App快篩 教學懶人包
居家照護 政府提供指引 物資、清潔、消毒等通通都有 懶人包總整理
兒童疫苗 哪裡有? 各縣市公費兒童疫苗預約、施打站點查詢 整合懶人包
2022新冠COVID-19疫情圖表資訊懶人包(07/15持續更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