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疫情新知|第三級防疫指引| 疫苗施打 資訊 自費多少?哪個品牌好?
-
2021疫情新知|第三級防疫指引| 疫苗施打 資訊 自費多少?哪個品牌好?
- 第三級疫情警戒區域 9大防疫指引
- 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嗎?
- 外出謹惕
- 小朋友停課,家長可以請假?
- 補習、安親班開嗎?附近校園是否開放?
- 室內5人限制含公司行號或學校嗎?
- 社團活動?去運動、按摩可嗎?
- 可以辦婚禮嗎?
- 疫苗自費多少?
- 第幾類施打對象?怎麼區分?
- 台灣目前疫苗有多少?
- 自費、公費疫苗哪裡打?
- 新冠疫苗需兩劑才有效粒,需打同個廠牌嗎?
- 小朋友不能打新冠疫苗?
- 擔心接種新冠疫苗不安全會產生副作用?
- 兩劑疫苗前後接種間隔多久?
- 接種新冠疫苗後,能同時接種肺炎連球菌疫苗或流感疫苗嗎?
- 接種新冠疫苗離世,政府有補助?
- 長照機構的長輩需要施打疫苗?
- 新冠疫苗有副作用成數大概多少?
- 疫苗能持續多久?需要補打嗎?
- 不同族群,建議施打疫苗品牌?
已經有不少地區居家上班、公務員彈性上下班、學生停課或遠距離教學
現在到底要如何防疫?怎麼做才能滴水不漏?
這邊提供防疫指引。
小朋友停課,家長可以請假?
另外,疫苗自費施打要多少,疫苗擔憂問題有哪些?
去哪裡可以施打疫苗?
第三級疫情警戒區域 9大防疫指引
1. 外出時全程配戴口罩
2. 避免不必要移動、活動或集會
3. 停止室內5人、室外10人以上的家庭聚會(同住者不計)和社交聚會
4. 自我健康監測(有症狀應就醫)
5. 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:落實人流管制,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
6. 職場及工作處所:
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,落實個人及工作場所衛生管理,
啟動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如異地、遠距辦公、彈性時間上下班
(如異地、遠距辦公、彈性時間上下班)
7. 餐飲場所:應遵守實聯制、社交距離、隔板等防疫措施,無法落實則採外帶
8. 婚、喪禮:應落實實聯制、社交距離並加強清消
9. 公共場域、大眾運輸加強清消
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嗎?
台北市與新北市民眾5月15日至28日第三級疫情警戒期間,
只要出門就必須戴上口罩。下樓拿包裹、倒垃圾都要戴口罩。
未戴口罩將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。
外出謹惕
不必要的移動、活動或集會,這些都不可以去。
不可以參加宗教集會、進香參拜,所有進香團及遶境活動一律停止。
民眾上班、就醫、飲食採買不在此列。
參加婚喪禮須遵守實聯制並維持社交距離。
小朋友停課,家長可以請假?
家有12歲以下兒童或國高中以下身心障礙子女需照顧者,
可請「防疫照顧假」,雇主應予准假;但不強制雇主給薪,
可由勞資雙方協商。
補習、安親班開嗎?附近校園是否開放?
雙北高中以下18日至28日停課,包含補習班及安親班。
全台中、小學校園5月15日起停止對外開放。
室內5人限制含公司行號或學校嗎?
室內不可有5人以上聚集是指非同住家人的家庭聚會,
或社交聚會,上班不在此限,但必須遵守企業防疫指引。
社團活動?去運動、按摩可嗎?
學校和公司社團活動集會與交接須停辦。
不只雙北,全台八大營業場所,包含
歌廳、舞廳、夜總會、俱樂部、酒家、酒吧、酒店(廊)、
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(MTV)、視聽歌唱場所(KTV)、
理容院(觀光理髮、視聽理容)、指壓按摩場所、健身休閒中心
(含提供指壓、三溫暖等設施之美容瘦身場所)、保齡球館、
撞球場、健身中心(含國民運動中心)、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、
遊藝場所、電子遊戲場、資訊休閒場所、麻將休閒館及其他類似場所,
自5月15日起都暫停營業。
台北市宣布,娃娃機店與釣蝦場、桌遊店、附設卡啦OK的餐飲業停業。
可以辦婚禮嗎?
婚禮、喪禮在第三級警戒期間皆可辦理,
但必須落實實聯制、全程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並加強環境清潔消毒。
室內人數不可超過4人、室外不可超過9人,
如無法落實社交距離、隔板等防疫措施,應取消飲食。
疫情炸鍋「全國恐停班課」?陳時中最新說明
疫苗打氣比起剛開放時,可以說是「一劑難求」,
各大醫院預約陸續爆滿,想打的民眾至少得排到6月。
自宜蘭遊藝場、獅子會群聚案爆發起,據疾管署統計,
5月11日全國接種人數為1萬1018人,相較3月22日開放施打疫苗後,
平均每日僅約1500人,接種人數爆增約七倍之多。
民眾不管有沒有預約到疫苗接種,施打疫苗前,
相關知識必須弄清楚,了解國內疫苗現況。
疫苗自費多少?
*自費接種者需自付醫院收取之
掛號費、診察費、注射費等;免收疫苗費用。
*指揮中心協調各級醫院收費上限:
醫學中心600元,
區域醫院550元,
地區醫院500元,
實際費用請洽詢各醫院。
第幾類施打對象?怎麼區分?
第一類:醫事人員
第二類:中央及地方政府人員(如:村里幹事、岸巡人員等)
第三類:高風險接觸第一線人員
第四類:特殊情形出國、公費對象
第五類:維持治安等社會機能
第六類:維持機構及社福社會系統運作(如:照護者與被照護者)
第七類: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必要之人員(如:軍人)
第八類:65歲以上長者
第九類:19至64歲具易導致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疾病者、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
第十類:50至64歲成人
*5月10日起開放至第八類對象施打公費疫苗
台灣目前疫苗有多少?
新冠肺炎疫苗共2000萬劑,分別為透過
COVAX平台取得的476萬劑、
AZ疫苗1000萬劑
Moderna疫苗505萬劑;
另預購國產疫苗約1000萬劑。
自費、公費疫苗哪裡打?
公費接種疫苗目前有300多家醫療院所都可以施打;
自費接種則是要找設有旅遊門診的COVID-19疫苗接種專責醫院,
全台共31家醫院開放民眾自費接種疫苗。
公費、自費接種皆需事先預約,時間、診次以及
預約方式以各家醫院為主,
民眾可至衛福部疾管署官網查詢接種據點和時間。
新冠疫苗需兩劑才有效粒,需打同個廠牌嗎?
現有實證,不建議兩劑施打不同廠牌疫苗。
如果不小心使用了兩劑不同廠牌的新冠疫苗,
也不建議再進行補接種。
三總副院長、前疾管署長張峰義說,
所有臨床試驗兩劑都是同廠牌,疫苗基調雖不同,
但大部分抗原原理差不多,「學理上覺得可以」,但不鼓勵。
小朋友不能打新冠疫苗?
AZ疫苗及Moderna疫苗的合適接種年齡是18歲以上,
而BNT疫苗則是16歲以上。
新冠疫苗針對兒童的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,目前資料有限,
因此暫時不建議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。
擔心接種新冠疫苗不安全會產生副作用?
目前疫苗安不安全?會不會產生副作用
甚至還聽聞施打疫苗之後出現嚴重問題的新聞?
所有擔心疑慮,這邊已統整懶人包,一次讓您看完
點擊查看「AZ 疫苗 打了真的能有效防疫?新冠疫苗12大迷思解惑全攻略」
兩劑疫苗前後接種間隔多久?
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 (ACIP)
建議兩劑接種間隔至少8周。
接種新冠疫苗後,能同時接種肺炎連球菌疫苗或流感疫苗嗎?
建議完成新冠疫苗完整接種後,再接種其他疫苗。
原則上,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後,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;
但若接種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,如AZ疫苗,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28天。
避免影響疫苗有效性或安全性。
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,由於缺乏臨床試驗數據,
無法確定是否相互影響,再者,考量同時接種兩劑疫苗,
若不小心出現不良反應,將難以釐清原因,
造成民眾恐慌,反而會影響打氣。
接種新冠疫苗離世,政府有補助?
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機制,經由專家審議評估與接種相關,
與預防接種關聯性死亡給付及極重度障礙給付最高為600萬元,
據相關性的重度障礙給付最高也有500萬元。
長照機構的長輩需要施打疫苗?
社福照護系統之人員與受照顧者等第六類對象,
4月23日起由地方政府衛生局協助規劃安排接種事宜。
陳時中日前表示,開放「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」族群接種,
其中也包括長照、日照等安養社福機構的社福類外籍移工,
凡是領有居留證且在機構內工作的移工均可種疫苗,
家戶內外籍移工尚未納入公費接種對象。
新冠疫苗有副作用成數大概多少?
新冠肺炎疫苗為兩大類疫苗,腺病毒載體疫苗的AZ疫苗,
及BNT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等mRNA疫苗,
陳時中說,據國際資料分析,整體來看,
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疫苗副作用
多為注射部位疼痛,為五至九成;
排名第二的是疲倦則有五到七成;
第三為頭痛為五至六成。
疫苗能持續多久?需要補打嗎?
由於疫苗測試從2020年夏天才開始,
疫苗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尚沒有明確的資訊。
以莫德納疫苗的第一期試驗為例,
試驗結果表明抗體大約能持續四個月左右,
滴度會隨時間過去輕微下降。
(注射時間愈長,免疫效果愈弱)
由於尚未確定疫苗可持續的時間,目前不建議增加劑量或補打。
不過各大藥廠的確正在研發加強劑量的疫苗,
以及針對變種病毒進行防護的疫苗。
不同族群,建議施打疫苗品牌?
目前輝瑞疫苗可以讓16歲以上人群施打,
而AZ、莫德納和嬌生則是18歲以上人群才能施打。
一開始疫苗很少的時候,醫界呼籲所有成人都可以施打各牌疫苗,
不過現在已經開始有比較明確的建議,
尤其是AZ和嬌生疫苗施打者,
都有部分被誘發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(TTS)的症狀,
尤其年輕女性出現此狀況的機率特別高,
因此臨床醫師建議50歲以下的女性最好使用輝瑞或莫德納等mRNA疫苗。
對於施打mRNA疫苗者,一旦施打了第一劑,
就應該按照醫生給予的第二劑預約時間施打「相同品牌」的第二劑疫苗。
現在完全沒有關於第一劑和第二劑使用不同廠牌疫苗的安全報告。
不過CDC表示若真的無法獲得第一劑使用的廠牌時,
只要與第一劑施打時間間隔28天以上,就可以使用不同廠牌的mRNA疫苗。
雖然仍應該「盡可能」不要使用不同廠牌的疫苗,
但如果同是mRNA疫苗「理論上」是可行的。
而對第一劑mRNA疫苗有嚴重過敏反應者,
CDC建議在醫生監控下給予嬌生疫苗進行第二劑施打。
查看「防疫」最新動態
2021疫情停課 「學生版」全台最新通知 總整理 (持續更新)
2021 熱門話題 搶購民生物資「限購令」一次看完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