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型態分析又稱為「型態學」,根據股價過去的走勢變化,所形成的圖形來辨識出股價目前的行為,藉此讓投資人能夠推測股價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。
1.箱型
箱型是一種整理型態,在K線走勢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股價會在一定的區間內上下移動,將這個區間畫出來,其圖形就像一個箱子一樣。
在這個型態區間,股價上漲一定的價格就會受到賣壓而下跌,當股價下跌至一定的價位時,又會受到買盤而獲得支撐。將這段期間股價波動的高點與高點連線就會形成箱子頂部,也就是「箱頂」,而低點與低點連線就會形成箱子底部,也就是「箱底」。
在這個型態區間,會有投資人等待股價落至箱底時買進,當股價上漲至箱頂時賣出,做區間操作。
而追求資金運用效率的人則會等待股價「帶量長紅K棒」突破箱頂(壓力)時進場,或是「長黑K棒」跌破箱底(支撐)時進行放空。
2.三角收斂型態
三角收斂型態是一種在K線上常出現的整理型態,在K線走勢圖上由左至右波動逐漸縮小的一種現象,上有壓力線、下有支撐線,同時在收斂過程中,成交量通常會逐漸萎縮。 三角收斂型態可分為3種類型:
三角收斂型態
對稱三角收斂:主要的特徵是在收斂過程中,上方高點越來越低,下方低點越來越高,股價震幅走勢由右至左逐漸縮小的一種型態。
上升三角收斂:型態的特徵是低點越來越高,而高點呈現水平的現象,上方就像是有一道牆所形成的壓力,股價每次碰到牆就再次被壓回,而下方的買盤卻不斷得上升,顯示股價回檔之後,願意低價賣出的人越來越少。
下降三角收斂:特徵與上升三角收斂型態相反,高點越來越低,下方形成一道水平的支撐。這種型態意味著,股價每次跌到一定的價位時就會支撐,但是隨著每次的上漲,願意以高價承接的意願越來越低,導致高點不斷下降。
3.頭肩底
頭肩底型態顧名思義這個型態是由「頭部」與「肩部」所組成,在K線圖上出現頭肩底型態時,可以明顯看到3個谷底的出現,依序分別為「左肩」、「頭」、「右肩」,這個型態被視為是一種「底部型態」。
頭肩底
股價經過下跌後出現一次反彈形成「左肩」,反彈後容易受到解套的賣壓,使股價又再次下跌並且跌得更深,將前一波下跌的最低點給跌破,接著又出現一次反彈形成「頭部」,而此次反彈得高度與前一次高度位置相差不多。
股價進行第3次下跌,但這次下跌的幅度會與第1次的幅度差不多或更少,形成「右肩」,將這兩次的反彈高點連成一線,就會形成「頸線」,頸線不一定呈現水平線,有時可能帶有一點斜度。
當股價出現「帶量長紅K棒」突破頸線且沒有再次回頸線之下時,代表頭肩底型態確立,後市股價上漲的機率較大。
4.頭肩頂
頭肩頂型態與頭肩底相反,但同樣的在形態上都是由「頭部」與「肩部」所組成,而頭肩頂型態被視為是一種「頭部型態」。
頭肩頂
股價經過一波上漲之後出現回檔形成「左肩」,再次重回原上漲趨勢,突破前波高點後形成「頭部」,股價又再次下跌,而這次下跌的深度較深,來到前一波低點附近,接著再次上漲形成「右肩」,但這次漲勢力道不足,沒有再過前波高點。
最後股價下跌並且跌破頸線,頭肩頂型態確認。要注意的是,頸線不一定呈現水平線,有時可能帶有一點斜度。
當股價出現「長黑K棒」跌破頸線且沒有再次站上頸線時,代表頭肩頂型態確立,後市股價下跌的機率較大。
Tip:跌破頸線長黑K棒不一定要「帶量」,但如果出現「帶量」的長黑K棒跌破頸線的話,那後續跌勢可能更為強勁。
雙重底又稱為是W底,由於型態長相與英文字母「W」相似,所以通常都會用W底來稱呼。
這種型態通常是出現在股價經過一波下跌之後,發生第一次的反彈形成第一支腳(左腳),而後又再次下跌至前波低點附近,進行第二次的反彈形成第二支腳(右腳),直到股價順利突破前一波的高點(頸線的位置),代表W底型態確立。
雙重底(W底)
在底部整理區間打了2次底,出現左腳和右腳,通常右腳與左腳位置差不多或略高一點,但也有可能出現右腳低於左腳的情況發生。
一般來說,當股價突破頸線後回測不會跌破頸線位置,但如果股價突破後又再次跌破頸線位置,意味著型態失敗,若因為看到突破型態出現而買進的人,在此時就該做好離場的準備。